“同济大学退休老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三)

发布时间:2019-09-26浏览次数:106

我与共和国同龄

——上海解放我诞生

韩建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527日是上海解放70周年,我出生在521日。听我母亲说,那几日,国民党军在我家附近乱作一团,解放军已经围住上海,先头部队已到宝山,大炮隆隆声中我诞生在杨浦区,迫不及待地出来迎接上海的解放。

说来也奇怪,在这漫长的70年时间里,从读私塾、读小学和初中,再考进杨浦高级中学,我始终在附近5公里的范围内转悠;除了上山下乡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插队那几年,我竟然会在1973年考进同济大学建筑系,又回到了杨浦区这个让我魂萦梦绕的地方,直到现在退休在家。

在这70年的岁月里,我从懵懂少年变成耄耋老人,但是我可以骄傲地对大家讲,我从1976年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以后,以所学的专业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不仅仅通过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同时我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直接参与设计,为国家急需的建筑画蓝图。多年来我虽然参与设计了许多医院、工厂、大学和中学,但是让我最开心的还是为杨浦区添砖加瓦的工作。其中有为我的母校杨浦高级中学重新规划和设计;为吴孟超教授设计的二军大肝胆医院设计;为我爱人上班的平凉路火柴机械厂重新规划和建造。我还为我出生那几天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设计了一座宝山烈士纪念碑,以告慰他们的英灵。

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有四十年了,我个人的居住条件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原来居住的长阳路高郎桥附近的棚户区,成了金鹏大厦,我家原址成了江浦公园,门口是12号线地铁站,弟弟妹妹们全都分到了新的住房。我已经不满足同济新村的二房一厅,重新购买了学校附近的商品房,代步工具也从自行车换成了汽车。特别是我们旁边的五角场,是改革开放城市发展变化的一个典型,晚上,我散步走到五角场时,站在朝阳百货公司的原址眺望着“合生汇”大厦、“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万达广场,感受从头上穿过的高架路,从脚下贯通的10号线,我突然感觉恍如隔世。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发生的一切是真的吗?19695月,我们杨浦高级中学、同济附中、鞍山中学这同一个学区的68届学生就是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里宣誓出发,奔赴全国各个地方上山下乡。我曾经凝视着同济大学大门上面四个字,心想文化大革命让我的大学梦断,我就安安心心去当农民吧!我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先当农工,再当拖拉机手,最后去当了一名教师。我努力地改造自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带领学生利用周日勤工俭学,上山采药、开荒种经济作物、到旁边的火车站货运处装运小货品,用赚来的钱买学习用品、球鞋、图书和小乐器。我带出了一个牡丹江地区最好的班级。适逢其时的机遇来了,邓小平突然把大学的门扯开了一条缝。我被推荐可以参加考试,内心是震撼的,我考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同济大学建筑系,走进到这条缝里,这是全黑龙江唯一的一个名额,当我来到同济大学时,我泪如雨下,感谢上苍,感谢邓爷爷,内心不禁呐喊着:大杨浦!我又回来啦!

70岁的我,虽然身体已经大大不如以前,糖尿病、心血管毛病缠身,但是感受到现在如此宽敞的住宅、如此完备的医疗体系、如此丰厚的养老金、如此方便的交通设施、如此丰富的通讯设备,使得我感觉越来越年轻。我现在会熟练地使用手机微信、拍照、支付、购物、导航,我也努力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尽量为老党员、老教授做些服务工作,大家一起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