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离退休教师代表迎新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3-03-22浏览次数:37

    2013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5周年,而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单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就设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为筹备院庆编纂院史,新年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离退休教师代表座谈会。新老教师欢聚一堂,共同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历程,畅谈学院近年的建设成果,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
座谈会在四平路校区综合楼1503室举行。常务副院长丁晓强教授主持会议,副院长李占才教授、副院长张劲教授、党总支书记胡晓静老师参加了会议。
  丁晓强院长首先通报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报告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的排名情况。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部121个参评学校中排名第17位,比上一轮上升了19位,并进入了该学科的20%序列,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我院学科建设在近年来的长足进步;今年还获批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我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另外,丁院长还谈到,2013年将举办院庆,要编写院史,并准备成立院友会,希望各位老教师能出谋划策、献计献力。
  曾担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院长的唐培吉教授对学院所取得的成绩及学院领导班子的能力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详细回顾了1996年以前文法学院的组织沿革及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演变,并介绍了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曾担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的孙其明教授对院史的写作、院友会的运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回顾了1996年以后文法学院,尤其是社科系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介绍了在学科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老教师朱瑞庚则介绍了文革前后同济大学马列课的教学情况,回顾了马列教研室的沿革及人员变化。
  老教师郭永康教授对院史写作提出建议:即要收集一些教学、科研的资料,也不要局限于此,可扩大范围,如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贡献、学生成长的相关资料等。
  副院长李占才教授回顾了文法学院还曾将社科系解散,教师分散到各个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没有统一的部门,同时还介绍了文法学院分成人文学院和法政学院的情况。
  老教师孙祖芳教授谈到,文法学院社科系原来是很强大的,社会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学科都是在社科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最后,学院党总支书记胡晓静老师对各位老同志对学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老干部、老教授们致以新年问候与良好祝愿,希望各位老同志能一如既往关心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座谈会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