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老教授呼吁抓紧房屋科学评估工作

发布时间:2008-07-28浏览次数:147

    5月22日下午,当同济大学第三批抗震救灾安置规划专家组赴川之际,记者在同济校园内偶遇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古园林、建筑史老专家,博士导师路秉杰先生,他正直奔行政楼新闻中心,骄阳下年逾七旬的老教授正为呼吁地震灾区科学评估工作而来。
  “地震震不死人,房倒屋塌才砸死人!” 这是73岁的路老对记者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在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任黄昌勇教授的办公室里,路教授拿出了两本看上去有些年代的老书——《日本抗震结构的发展》和《地震与建筑》。这两本书是他早年留学日本翻译的关于日本抗震建筑的珍贵文献资料之一,贡献这些生平所学是眼下他的迫切心愿。他结合自己留学日本时研究当地抗震知识的经验,呼吁有关专业机构灾后尽可能最大限度对房屋破坏程度进行准确科学记录。“房屋抗震还和规划、房屋选型、朝向有密切关联,这并不仅仅是结构上的问题。所以,在做这些工作以前,我们一定要摸清楚当地地质构造,特别是震后评估工作是我们以后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如何使房屋建筑少倒、慢倒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如果是8级以上震级(包括8级),那就是特大地震。有史以来最大地震是8.3级。通过照相、测量、实物等手段,记录下真实情况,供专业研究,才真正不辜负万千人付出的生命代价。科学专业评估工作太重要了!但眼下还不到考虑建立博物馆和纪念设施的时候。”老教授谆谆恳切之言令人动容。
  “这次我们付出了万千生命的代价,一定要记住血的教训。虽然我们不能防止天灾,也不能在遇到特大地震灾害让房子完全不倒,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房子慢倒,少倒,争取尽可能多的逃生时间啊!”路老提到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对房屋的抗震问题依然不重视。他谈到多年前日本代表团参观同济大学图书馆后问上海房屋的抗震问题,他回答,上海不考虑,因为上海没有发生过地震,日本专家提醒的话至今让他记忆深刻“今天不发生地震,并不能保证将来也不会发生”。抗震防震建设工作的道路还十分漫长,需要建立专业队伍,建立专门的防灾学科。他曾推荐过中国青年留学生去日本专门学习抗震学和防灾学。他认为,自然界中,风、雨、水、病、虫等失调都可以成灾,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自然规律,因此建立专门学科进行研究非常必要。路老希望全社会都能普及一些抗震防震的基础知识,吸取教训,科学地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