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流失的岁月补回来——记我校退休教师夏寅荪教授(“畅谈十八大以来变化、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系列报道一)

发布时间:2017-05-02浏览次数:827

把流失的岁月补回来

——记我校退休教师、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轨道交通制动专家夏寅荪教授


夏寅荪,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1953年上海交通大学机车专业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因高校院系调整转入上海铁道学院机械系任教,1986年被评为教授。夏教授治学严谨,他开设的适应铁路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运输发展的课程《机车车辆制动新技术》获评1997年上海市一等和国家级二等教学成果奖。1993年起主持铁道部行车安全科研项目“机车自动常用制动接口装置”的研制。该项目获199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夏教授还主持和参加了“微机控制单车制动试验器”、“200 km/h电动车组制动装置研制”等多项铁道部重大科研项目。撰写了《对我国发展160200 km/h(准)高速旅客列车制动技术的探讨》、《我国现有机车车辆开行5 000 t重载列车的制动性能分析》等20多篇论文。1997年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退休前,编、写、译了《120型空气制动机》、《103型及104型空气制动机》、《ND2型内燃机车》(上、下册)、《ND5型内燃机车》(上、下册)等机车和制动类书籍15本。退休后,2001年和2004年先后编写了《机车车辆及城市轨道车辆电空制动机》、《104型空气及电空制动机》。2005年和2006年先后受《交通大词典》编委会和《铁道百科全书》编委会的聘请,撰写书中有关机车车辆和制动技术的条目共百余条;2013年接受国家级《大辞海》编委会的聘请,撰写和审校该辞典“交通运输”分卷中有关铁路机车车辆(含制动)的条目300多条。夏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并获詹天佑人才奖,2012年获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科教工作优秀奖。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但在其发展的初期,我们却面临着经验积累不足、技术积累不足和人才积累不足的困境,核心技术完全依赖进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策略,而我国能够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力量又相对比较薄弱。时势将一批已退休的“银发专家学者”再次推到了前台,他们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也使我们能够有幸结识很多活跃在轨道交通各个领域的“银发专家学者”,他们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由蹒跚起步到快速发展、由完全依赖进口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走向世界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夏寅荪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现今,夏教授虽已步入八旬,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浑身充满活力,依然在参与、在呼吁、在推动。他说:“我要把流失的岁月补回来。”面对像夏教授一样的专家学者,我们满怀崇敬之情。

把流失的岁月补回来。”这是夏教授的心声,也是很多经历过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特别是文革十年动乱的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夏教授退休的时候,正是我国轨道交通进入大发展的初期,也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的时期。夏教授继续受聘作为技术专家、鉴定组长参加了20多项机车车辆制动项目的评审。如铁道部组织的时速250km动车组列车,正式运营前在胶济线上的试验;京沪高速动车组技术条件论证及审查;铁路既有线提速200km/h机车车辆部件的技术条件审查;磁悬浮列车涡流制动试验台研制;上海地铁1号线增扩编改造项目制动系统技术设计评审;铁道部组织的轨道交通车辆微机控制直通式制动系统科技成果鉴定;智能型货物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技术审定;上海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关键部件技术评审等。

除此之外,夏教授于1994年和2005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聘为本科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和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至2010年已参加全国40多所高校的评估工作。夏教授还被同济大学聘为本科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及校内各学院(系)评估专家组成员,一直参与校内的教学管理工作。尤其对于同济大学制动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主动协助青年专家实施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到上海南翔动车组基地、上海梅陇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实习。夏教授亲自制定实习计划,包括两基地现场各个台位的学生分组、教学时间表和教学内容,并亲自落实基地的带教老师。学生在国内如此一流的基地进行实习,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夏教授说:“我觉得我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退休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针对大学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所做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师德)的教育。我深深感悟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太重要了。人是轨道交通安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员工,才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性环节,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因此,每次的专场报告,我都会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版本的报告模式,结合事故案例,以详实的资料和图片,在分析事故案例的同时,讲授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动车组和机车车辆制动方面的科普知识,包括当今高速列车、大功率电力机车和现代低地板有轨电车所装用的科技含金量较高的制动系统。这项工作十分有意义,我还要继续做下去。”

在轨道交通领域,活跃着大量的像夏寅荪教授一样的“银发专家学者”,他们依然在参与、在呼吁、在推动。他们要把流失的岁月补回来,我们满怀崇敬之情。

在我们的眼里,夏老师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好老师。

刚进入同济大学制动所课题组时我还是一个门外汉,学习内容的变更以及专业领域的跨越使得我在轨道车辆制动系统领域的研究上一直不得要领。但是,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夏老师。夏老师用他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我国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与演变,用他宝贵的工程经验告诉我们制动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操作。

在最初的几年,夏老师的体力和精力还较为旺盛,主要负责制动所课题组的例会事宜,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作为一名高龄老教师,夏老师原本可以在家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是他没有,他仍然将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他热爱的事业上,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每一位学生答疑解惑。每一次例会,夏老师认真准备,从不迟到早退;每一次学术分享,夏老师认真聆听、勤做笔记,从不敷衍了事;每一次学术探讨,夏老师严谨作答,从不模凌两可。会上的他不像是一位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者,而像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梦想的青年。他会因为谈到我国轨道行业现如今的快速发展而满脸自豪,他会因为“电控制动”与“电空制动”两者的区别而与你严肃辩驳,他会因为谈到“723动车相撞事故”而感到万分惋惜。夏老师不仅用他的知识与经验带领我们在制动领域里探索,更用他的人格和教养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者。

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重载列车制动系统时遇到了关于120型空气制动机的学术问题,找遍了网络所有资料仍然没能解决。在某次的例会上,我将自己的困扰告诉了夏老师,当时也没有抱希望可以得到他的帮助。可以几天以后,夏老师抱着一叠资料出现在制动所的门口。他原本可以让我去取资料的,他原本可以在下次例会上把资料给我的,他原本可以把资料直接放在桌子上的,但是他都没有。只是因为夏老师不希望给我增添麻烦,只是因为夏老师想尽早解决我的困惑,只是因为夏老师想当面和我讲解这些资料的用处。在我看来,那些用牛皮纸包起来的资料不只是解决我疑惑的钥匙了,它更饱含着一位学者的朴素品质和良好素养,饱含着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我们年轻一代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他用他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研究者。

虽然现在夏老师因为精力原因没有出席我们课题组的例会了,但是他仍然十分乐意为我们学生提供帮助,始终牵挂着我们制动所的发展。我是幸运的,在学生生涯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同时我也是感恩的,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始终以夏老师的科研素养为榜样。